黃土嶺戰斗 1939年楊成武率領八路軍在雁宿崖與黃土嶺組織領導的黃土嶺戰斗。八路軍與日軍在雁宿崖與黃土嶺的一次戰斗。1939年10月,日軍調集2萬余人,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蕩。11月3日,八路軍一部在雁宿崖伏擊殲敵500余人。4日,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親率2個大隊1500余人,由淶源向雁宿崖方向馳援,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。撲空后,擬經黃土嶺返回淶源。八路軍以小部兵力誘敵深入,以六個團的兵力在黃土嶺以東一狹谷設伏。7日,日軍進入伏擊圈,八路軍當即發起攻擊,日軍傷亡過半。是夜,日軍連續突圍10余次,均被擊退。1939年11月8日晨,日軍多路增援,八路軍遂撤出戰斗,黃土嶺戰斗結束。是役,共殲滅日軍900余人,并擊斃號稱“名將之花”、山地戰專家的阿部旅團長。黃土嶺戰斗是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勝利。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,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震動,極大地振奮和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信心。
摩天嶺戰斗 1936年宋鐵巖等在摩天嶺組織領導的摩天嶺戰斗1936年6月,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,為打通與關內紅軍的聯系,開辟新的抗日游擊區,由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巖率第1師警衛連、少年營和第4團共400余人,從遼寧省鳳城縣山區出發,向熱河西征。當越過摩天嶺到達遼陽附近時,被日軍發現。西征部隊為擺脫敵人,兵分3路進行活動。7月15日,師司令部及警衛連共80余人,由師參謀長李敏煥率領回師摩天嶺,將部隊埋伏在山口兩側。中午,日軍駐連山關守備隊第2中隊40多人,出動“追剿”,進入伏擊圈內準備吃飯。伏擊部隊突然開火,首先擊斃登高瞭望的中隊長今田,緊接著就沖向日軍,將其全部殲滅。下午,伏擊部隊又與日軍后續部隊激戰數小時,殲數十人,其余日軍黃昏時撤走。這次戰斗,共殲日軍80余人,繳獲輕機槍5挺,步槍數十支及大量子彈。戰斗中李敏煥犧牲。楊靖宇親自撰寫《西征勝利歌》,頌揚摩天嶺戰斗,其中說,“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,盔甲槍彈勝利無算齊奏凱歌還。”
東團堡攻堅戰 1940年9月22日至25日,在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“淶(淶源)靈(丘)戰役”中,三甲村、東團堡攻堅戰最為著名,尤其是東團堡攻堅戰,以楊成武率領的晉察冀一分區三團為主力,全殲駐守東團堡的日軍士官教導大隊173人,同時,八路軍有221人壯烈犧牲。因此戰斗結束后,對死難的將士進行了簡單的集中掩埋。2007年,中共淶源縣委、縣政府利用中央支持的老區建設資金,在距第一次掩埋地南50米處,修建了一座占地十余畝的烈士陵園。新修建的烈士陵園由停車場、紀念廣場和陵區三部分組成。在紀念廣場展覽區,展出了從部隊和民間搜集到的戰場遺物,將軍題詞碑刻,用多幅圖解再現了當時戰爭場景。同時,在放映廳播放由多部影視劇剪輯而成的“血戰長城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