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教爭端
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),境內義和團大起。拳民于各村設壇講道,習藝練武,打出“扶清滅洋”旗幟,矛頭對準外國殖民者及外國教會勢力。境內天主教教民依仗殖民者勢力,飛揚跋扈,橫行鄉里。義和團決定除暴安良,嚴懲不法教民。教民聞訊,紛紛躲進長仕大教堂,企圖以教堂的深溝高壘和外國人的精良火器抵抗義和團。同年四月某日,義和團包圍長仕教堂,雙方激戰,相持數日。各村少林會紛紛派人助戰,教民不敵,教堂被攻克,義和團焚毀教堂。是役教民死70余人。十月,清政府與西方列強達成休戰協議,并借助外國力量,圍剿義和團。祁州知州潘江率鄉勇鎮壓境內義和團,義和團大師兄殉難,大批拳民慘遭殺戳。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二月至五月,法國軍隊4次過境,官府屈膝奉迎,脅迫百姓夾道迎送,供給“豐沃”。潘江與賦閑在家的朝臣中書崔謹出面與外國人談判,潘江與崔謹向英國人妥協,賠償教會銅錢10.2萬余緡。
解放安國縣城
1945年5月,境內除縣城和安定、安博公路4個碉點仍被日偽軍占據外,其余村莊全部解放,縣委做出掃清城外據點,圍困縣城決定。自6月15日始,展開政治攻勢。縣委首先召開圍城村莊群眾大會,隨即召集偽軍家屬座談,宣傳國內外形勢,揭露日偽陰謀。同時組織萬名群眾挖溝破路,切斷城內外交通。20日,一股日軍沖出城關,企圖與定縣聯系。行至辛安,被縣大隊武裝截擊,定縣開來一營偽軍,亦被阻擊撤回。夜晚,特務隊偷逃定縣。偽警察隊、偽教導隊每天有人逃出縣城向人民投誠。到7月,城內僅剩日軍幾十人,偽憲警部隊500余人。
7月初,冀中七分區為牽制日偽軍增援大清河戰役,發動安、博、蠡戰役。分區司令員于權伸率二十六團開往安國,在城西常莊伏擊戰中,殲敵50余人,繳槍40多支。連克安定公路韓村、侯村、辛安村炮樓,掃清了縣城外圍的日偽軍。7月12日夜10點,攻城戰斗打響,二十六團1個連和縣大隊攻東門,兩個連從內應打開的通道進城,各區小隊和民兵在東、西、北三面圍城。11點,偽軍大隊長段炳林率偽軍58人,帶機槍1挺,步槍46支,手槍10余支反正。13日拂曉前,接應段炳林出城。13日晚9點再度攻城,戰斗打響前,縣委宣傳部利用高房喊話,動員城內居民疏散,教育偽軍投誠。14日夜2點,用重火器向南關炮樓發起攻擊,天沒亮便攻克南門炮樓。早7點攻克孟莊炮樓,全殲偽軍一個中隊。南關大糞場炮樓守軍李拐子拼死頑抗,拒不投降。縣大隊戰士在土坦克掩護下,將干柴運至炮樓下,火燒炮樓,南關之戰,殲滅偽軍100多人,繳獲大量槍支、彈藥和物品。正當全線發起攻擊時,定縣趕來增援的200多名日偽軍,在城西與警戒部隊展開激戰。為減少傷亡,攻城指揮部命令攻城部隊南撤。定縣增援日偽軍進入城關,三天后撤走,城內僅存日偽軍300多人。
8月9日,朱德總司令發布反攻命令。縣委根據冀中區黨委批示于8月11日向縣城發動全面攻擊。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縣委向困守日偽軍發出最后通諜,限期投降。8月27日上午,偽縣長李國柱派人與攻城部隊談判,夜10點,李國柱率親信出逃。三區小隊和民兵追擊逃跑偽軍,繳獲一批槍支物資,俘偽軍5人。縣、區攻城部隊連夜開進安國縣城。至此,安國全境解放。
抗洪救災
1963年8月3日18時開始降雨。4日,又降雨63毫米。8月5日早3時,保定地委召開緊急電話會議,通報雨情、水情。縣委、縣人委當即作出安排:一、加強小唐、小清兩河防守,社、隊干部上堤防和搶險物料準備,檢查國家、集體、群眾的房屋、財產,特別是對“五保戶”、“四屬戶”逐戶檢查安排;三、檢查疏浚排水系統;四、動員全縣人民解除麻痹思想,做好防大汛準備。會后,副縣長吳士甲連夜冒雨赴小唐、小清河指揮搶險。水利科派人赴北跑洼地排水,參加縣委全會的沿河公社黨委書記馬上回社指揮搶險。縣防汛指揮部急電通知:大河上的搶險隊全部上堤,一支排水,一支檢查房屋,其他社隊也都組織了護村救人搶險隊。11時,定縣、望都、深澤等上游地區瀝水向安國傾泄,小唐河、小清河漫溢,洼地積水,房屋開始倒塌,各社隊紛紛告急。縣防汛指揮部連續組織3批122名干部,上堤、赴洼地抗洪排澇。
8月6日,各河水位繼續上漲,小唐河、小清河堤埝多處漫溢,潴龍河、滋河水位猛漲,形成孝義河流域,鄭章一帶、千里堤南、龐各莊一帶及焦莊、大五女、大李莊3個公社5個大積水區,深者達1.5米,一些村中斷聯系。正在進行的縣委全會立即休會,縣委領導全部進入防汛第一線。縣長、防汛總指揮焦家駒坐部指揮,縣委、縣人委其他領導分片包段,指揮搶險。小唐河、小清河沿岸5000多名干部群眾冒雨搶堵謝莊、小南流、北辛莊、西章令等30余處決口。明官店、東河等防守段在大雨中加高堤埝50厘米。河套區和北跑洼地有133名縣、社干部,3231名隊干部,帶領、指揮萬余群眾排水搬家,安置災民。
8月7日,災情更加嚴重,大河出險多處,瀝水上升,滹沱河楊各莊段決口,水入安國境,南婁底、南郭村兩公社一片汪洋。全縣36個村進水,69個村被水圍困。縣委副書記張柳在千里堤指揮搶險,與水利工作者、群眾一起,掛柳、拋磚、打樁、沉囤,保住了千里堤。定縣瀝水東泄安國,被1958年建平原水庫時于西河村西所筑攔水壩所阻,瀝水高于河床水位40厘米以上,平地水深2米,鄭章一帶連連告急。17時,專區電話通知:雨情惡化,要有洪峰到來,準備搶險救人。縣防汛指揮部決定,以防洪救人為主,準備船只筏子;大河搶險隊增加2200人,工交、商業部門送麻袋、草袋、繩子、燈油等物資上堤,扒開北張村唐河北堤,泄西部之水,并命令縣水利科、西河大隊在洪峰到來之前扒開西河攔水壩。同時通知有關社隊筑埝護村,轉移群眾。20時,西河護村埝筑成后,扒開攔水壩,緩解了西部壓力。
8月8日,全縣平均降雨185.5毫米,西部達200毫米以上,平地水深1米,深處2米以上,全縣178個村進水或被水圍困,大部民房倒塌。地委指示:要依靠組織,黨團員帶頭,發動群眾,有領導的搶救,災民無論到哪兒都要管飯吃。特別指出安國的重點是保住千里堤。縣委、縣人委隨即召開緊急會議,通知搶險搶救,保人保畜,并成立縣、社、大隊抗洪救災組織,縣派出運輸隊涉水將1.94萬條麻袋,10大桶燈油分送伍仁橋、明官店、張村等處堤埝上,群眾冒雨拼死補堤,“北跑”扒開保安公路向東泄水,全縣青壯年全力以赴搶救人員和物資。
8月9日零時,潴龍河水位緩降。1時,專區通知,為迎接更大洪峰,保住天津,決定在潴龍河北堤安國境南呈各莊段分洪。縣防汛救災指揮部立即通知東部地區社隊做好搶救準備,派人到指定地點扒堤分洪。6時,分洪工程完成,為減少損失,各地搶救工作火速進行。全縣共安置災民20097戶,85838人。縣委、縣人委及縣直機關騰出2000多間房,安置2000多戶災民。此次洪災,全縣毀壞房屋18萬多間,467585畝莊稼絕收,死亡30人,死亡牲畜3000多頭(匹),水利和電力設施損壞嚴重。險情、災情停止發展后,縣委于8月11日下午召開常委會議,研究救災和生產自救工作。13日,縣委、縣人委發出《關于動員全黨全民立即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緊急指示》,要求全縣人民堅決把防汛工作進行到底;保人、保畜、搶救物資;迅速恢復與組織集體生產。14日,縣委組織由縣、社兩級黨政干部184人,醫生69人,供銷社、信用社干部職工83人組成的6個慰問團,帶救濟款、食品、藥品、葦席、火柴、食鹽、堿面、煤油等生活必需品。之后,中共中央、華北局、省委、地委相繼派慰問團、醫療隊到安國,全國20多個省、市、自治區分別寄來款、物和慰問信,民政部門多次發放救濟款物,幫助群眾生產自救,重建家園。8月下旬,縣、社干部全部下鄉領導救災。到10月底,共修繕房屋13萬多間,搶種4.6萬多畝蔬菜,打撈4.2萬多畝殘秋,按時完成17萬多畝種麥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