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,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會。中日甲午戰爭后,列強競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?!吧裰菝?,眾生沉沉,中國危亡,千鈞一發。”在中華民族危亡的嚴峻時刻,受西方資產階級影響的知識分子,形成以康有為、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主義維新派。他們力主變法圖強,抵御外侮,效法西方資本主義,認為中國衰弱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不良,提出“欲任天下之事,開中國之新世界,莫亟于教育?!保ā犊的虾=逃倪x》)把“救弊之法歸之于廢科舉、興學校”,主張以西方資產階級之“新學”來改良封建主義的“舊學”。
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(
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,喪權辱國的《辛丑條約》簽訂后,中國陷入更加深重的災難之中。為挽救垂死的命運,清政府不得不實行某些“新政”,以安民心。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“廢科舉,興學?!薄M?span lang="EN-US">8月,清政府發布《興學詔書》,派張百熙為管學大臣,“并飭各省速辦學堂”,不久即頒布了《欽定學堂章程》,亦稱“壬寅學制”。第二年,又發布《奏定學堂章程》,亦稱“癸卯學制”,這是中國較為完備的近代學校制度的肇端。
保定是直隸省城。直隸總督、布政使和保定知府躍躍欲試,特別是直督袁世凱,親自謀劃,創建新學堂。一時,保定的新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。小學、女學、中學、職業學校、高等學校、師范院校、軍事院校紛紛興辦。
袁世凱做一事,必興一學堂,以求其學問,尤必翻譯書籍,以輸入外國之文明。1901年11月,他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,便大興教育。又值朝野上下大夢初回未醒,新思潮正醞釀生成之際,袁世凱順應了潮流,遂得其手。倡廢科舉,廣建學堂,改廟宇為學舍。一時省城和直隸境內小學堂,中學堂,各類型的專門學堂、高等學堂,男女師范學堂,無一不備。各類學校均為草創,前無所因,人們還不知學堂為何事,編制無法,教授無方,亟須厘定。袁世凱便創定章程,先行試辦,迨有成效,奏明立案。
京師設立學部,多半仿效袁世凱規定的章程。那時,保定和天津新教育走在全國前列,也為全國做了示范。袁世凱在給慈禧和光緒皇帝的奏折中寫道:“臣于光緒二十八年到任之始,大局甫定,人心思治,既督飭省會暨各府廳州縣,遍辦學堂。先后設立學校司、大學堂、中學堂、小學堂,奏明在案。嗣于二十九年奉到學務大臣奏定章程,遵改學校司為學務處。撤裁專門、普通、編譯三局,分設六課,各專責成?!睆脑绖P的奏折可見,在國家尚未出臺政策、規定之前已先行著鞭,他的“學校司”,是國家“學務處”的前驅,他的“三局”是“六課”的先導。
另據奏折羅列,當時直隸省有北洋大學1所,高等學堂1所,北洋醫學堂1所,高等工業學堂2所,高等農業學堂1所,初等農工業學堂暨工藝局附設藝徒學堂21所,優級師范學堂1所,初級師范學堂及傳習所89所,中學堂27所,高等小學堂182所,初級小學堂4162所,女師范學堂1所,女學堂41所,吏胥學堂18所。還有客籍學堂、圖算學所、電報學堂,以及大量半日學堂。半日制學堂不計,在冊的學生就有86652人。這只是初始階段,此后更加興盛,蜚聲全國。保定是省城,很多學校都在保定。全國各省學子也慕名到保定求學,保定“學生城”的美譽,也就流行起來。
中國最早出現的新學堂——蒙養學堂
保定的新教育,肇端應該是建于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的保定蒙養學堂,地址在不載祀典之廟。與蒙養學堂同時出現的有天津的中西學堂,創建于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,學堂分頭等和二等,頭等學堂是專門學校,二等學堂是普通教育,13至14歲兒童學習4年,再升入頭等學堂。還有一所是上海的南洋公學,創建于光緒二十二年。分四院,一是師范院;二是外院,相當小學,由師范學生教;三是中院,相當中學;四是上院,相當高等學校。惟獨保定的蒙養學堂是專招小學生的,這是新教育尚未形成的探索期出現的學校雛形。說保定蒙養學堂是一所新式教育學堂,是因為不同于過去的“蒙學”,蒙學是單個授課,他是集體上課;蒙學只教識字、寫字和古文等,他有算學、格物等現代學科,應該被視為中國新教育的源頭之一。
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,袁世凱擬定頒發了《小學堂暫行規定》,光緒三十年(1904年),直隸學務處外國顧問幫助擬訂《保定府小學堂生徒規則》,對小學堂興辦有了具體辦法,很快出現了興學熱潮,光緒三十二年,保定城內已有小學20所,清苑縣境內小學150所,到1911年,滿城縣小學也達70所。小學教育出現燎原之勢。
保定蒙養學堂于光緒三十年更名保定初等小學堂,同年10月更名保定官立模范兩等小學堂(模范小學堂)。學校設在蓮池直隸省學務處,后來占據蓮池書院位置,優越的地理位置、良好的辦學環境和先進的辦學理念,使得學校真正稱得上是全省的模范小學。
學校非常重視美術和音樂課,這是其他學校所沒有的,請日本人寺本三二教授音樂課,每天唱歌一小時。王澤澄堂長掌校時,曾附設音樂講習所,專門制定了章程。老師們也跟著學唱歌,因為保定府其他學校沒條件開音樂課,學校除星期日外,每天下午課后6點至7點本校老師輪流對外上課,外校小學生自愿參加,編好班次,一律免費。美術及手工課的開設,也走在全國前列,據中國美術教學史載,這里是中國美術教學三大策源地之一。學校開設科目及考試辦法均有明確規定,光緒三十三年(1907年)《教育雜志》十九期刊登保定模范小學堂堂長劉續曾的《保定模范小學學業考察法》。
學校于1912年更名直隸第二師范附屬小學,之后相繼更名河北省立第二師范附屬小學、保定師范附屬小學,傳承至今。在中國新型學校發展史上,這所學校是中國出現最早的三所新型學校之一,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100余年的滄桑歲月里,從這里走出大批才華橫溢的少年才俊,許多成為中外知名科學家、藝術家和社會棟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