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.84億元,增長9.2%,其中第一產業完成6.33億元,增長8.2%;第二產業完成6.01億元,增長8.0%;第三產業完成13.49億元,增長10.3%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.51億元,增長26.1%。財政收入1.87億元,同比增長-2.6%。入統工業增加值1.77億元,增長23.1%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.7億元,增長17%。農民人均純收入2706元,同比增長10%。年末城鄉居民存款余額491184萬元,增長14.4%。
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全縣謀劃實施重點項目85個,總投資177.55億元,其中謀劃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6個,總投資59.8億元,全年完成投資11.21億元,完成年計劃投資的215%。園區建設,年產105萬噸煤化工、年產3萬噸針形炭材料、管道燃氣、凱達科創、旺臺商品混凝土、果品加工等16家重點項目入駐園區。2011年園區路網建設4.5公里,35千伏電站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完工,為園區建設實現“七通一平”打下堅實的基礎。食品企業,阜平滿堂紅酒業、河北夢雨、龍門博夏醋廠、豐旭食品、蓋宇天然飲料等重點食品企業經營情況良好。其中龍門博夏醋廠技改及擴建項目2011年完成投資1895.4萬元,項目竣工并試生產。旅游行業,晉察冀邊區司令部舊址基礎設施建設二期工程、云花溪谷、天生橋景區、天生橋生態養老中心、河北名舍、樂天鳳凰、長城嶺生態等一批旅游開發項目穩步推進,其中晉察冀邊區司令部舊址基礎設施建設二期工程項目9月份竣工,正式對外接待旅客。全年共接待游客35.6萬人次,實現旅游總收入1.92億元。畜牧水產養殖,全縣畜牧水產養殖產業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,以保定春利奶牛養殖為代表的奶牛養殖企業經營狀況良好;甲魚規模化養殖產量約6800噸,連續多年位居全市第一,成為華北最大的甲魚養殖基地。
城鎮建設面貌全新改觀 天宇名園、假日蘭亭、河畔明郡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區建設加快推進,居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;省級園林縣城創建工作積極謀劃,橋西街迎賓大道綠化改造和萬金園綠化工程的組織實施,大小派山森林公園建設加速推進,全年實現縣城主要街道補栽樹木7萬株,新增綠地面積約1.14萬平方米,人居環境顯著提高;實施迎賓大道“綠化、亮化、美化”升級改造工程,新建3個綠化帶,平整綠環用地萬余平方米,安裝高低中華燈240個,LED燈帶1880米,并建仿古石墻840米,新建小游園1個,縣城品位進一步提升;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場的后續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,污水處理率92%,日處理垃圾120噸,無公害處理達90%;縣城主要街道垃圾池、公廁、路燈等基礎設施進行科學布局,完善地下排水設施建設,改造修補街道路面,加大對市政設施、環衛設施等基礎設施的管理,確保各項基礎設施正常運行,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;集中開展容貌綜合整治活動,規范建筑市場管理,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,強化公民參與縣城管理意識,提高公民文明素質。
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,高考本二上線人數252人,創歷史最好成績,28所學校順利通過標準化學校創建,職業教育示范校建設加緊推進。醫改工作穩步推進,鄉鎮衛生院全部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;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、縣醫院病房樓建設完成主體工程。穩定解決了2.86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和1.0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。全面落實糧食直補、良種補貼、家電下鄉等各項惠農政策,群眾受惠程度不斷提高;新農合參合率達95.03%,報免補償9.7萬人次,補償金額3205.6萬元;新農保參保率95.25%,為2.7萬人發放基礎養老金906.5萬元;城鎮新增就業1389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%以內。保(定)阜(平)高速公路全線貫通,西(柏坡)阜(平)高速公路開工建設。84套廉租住房完工、288套公共租賃住房主體封頂;完成24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;新增租賃住房補貼家庭198戶,發放補貼30.63萬元。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,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工作。開展群眾工作站、親民愛民活動,認真解決群眾信訪問題,有效維護了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。
精神文明成果進一步擴大 舉辦了“黨旗飄揚、希望阜平”紅歌比賽,籌辦了“紅色太行頌黨情”(城南莊篇)演出。舉辦“第三屆德信典型”頒獎晚會;編寫了《阜平德信文化三字經》;舉辦了“德信文化研討會”。由中宣部、中央文明辦主辦的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中,阜平縣宣傳部推薦的典型人物常貴民當選“中國好人榜”(見義勇為)好人。在阜平城南莊八一希望小學成功承辦省委宣傳部組織的“百場兒童劇進校園”活動,榮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。《邊區阜平紅故事》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;配合電視劇《我的故鄉晉察冀》編劇組進行劇本創作;配合中央、省、市主要媒體成功組織“走進紅色歲月”、“烽火·足跡”尋訪采訪活動。阜平縣數字影院竣工并投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