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溪山與玉泉寺云溪山,又名玉泉山。位于淶水縣城西北17.5公里木井村西北,海拔約500米。四面峰巒環抱,樹木成林,山花吐艷,百鳥齊鳴,泉水淙淙,瀑布匹練。古詩云:“如練氿泉向寺流,雷聲迸過石橋頭。探涼人坐冰壺里,不卷珠簾待月鉤。”又云:“珠簾慵卷信花拋,竟說僧弇月一凹。匹練斜拖叢岫缺,白龍飛掛亂楓梢。佛河有脈終通派,圣水無源不易淆。何似大悲磚井里,廉泉長澈大官庖。”
山谷有玉泉寺,明成化六年(1470)《重建玉泉寺碑記》稱,玉泉寺創于東漢,再造于唐宋間,毀于元末。明宣德九年(1434),悟明法師住持該寺,晨香夕燈,領眾焚修,無間寒暑。未幾,見其層巒列嶂,流泉瀑布,修竹茂林,環繞左右。雖五山十剎之勝,亦不多讓,實勝境也。乃鄙所以修飾之,不數載,功用告成。于是供佛有殿,而金壁莊嚴,輝映霄漢,伽藍有堂,鐘鼓有樓,藏經有閣,飯僧有廚,居僧有舍。至于嘉蔬異果,則布列墻垣,曲欄、危橋則周旋逕路,可謂煥然一新者矣。
碑記由賜進士奉政大夫通政右參議知制誥國史編修趙昂撰文,賜進士翰林院編修文林郎李東陽篆額。東陽于明孝宗弘治朝官至文淵閣大學士,輔佐武宗正德皇帝。其文曲雅流麗,工篆隸書,明朝建立以來,宰官以文章領袖縉紳者,楊士奇之后,東陽一人而已。
從寺院遺址看,早已殘破失修,殿宇佛像和六座小塔(和尚墳)又被毀盡。現存十八級臺階的山門和門前石橋。山門外右側半山腰存一座高五米九層密檐白玉石塔,在坡前密林深處,名為朔州清源略禪師塔。塔身南北兩面刻山門,門兩旁各雕金剛力士,力士赤臂裸胸,肌肉突起,以緊張威武的姿態守護塔門。該寺現存元大德五年(1301)、明成化六年(1470)、清嘉慶五年(1800)石碑三通,另一石碣無年代及撰碑者姓名。由于天旱,已無飛泉瀑布,崖下幾處清泉,依然潺流不息。仍不失其清靜幽雅,游客依其遺跡及修建碑文,仍可追憶當年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