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洞塔與魚谷泉佛洞塔位于野三坡中部,它是一座山峰,因山形似塔,山峰有洞,洞內有佛得名。該山海拔1027米,峰頂約百畝小平地,生長著挺拔的古松。山四周層巒環抱。遼金時期建有廟宇,廟的規模很大,有坐北朝南正殿三間的娘娘廟。在殿后登42級臺階為玉皇閣,殿前150米有戲樓。殿南為四大天王殿,東側80米有藥王廟和樹葉佛廟,殿東南是東岳泰山圣母行宮。從主峰下行30米有山門一座,隨即有處約20米的穿山洞,洞內有觀音和十八羅漢像。東端有一頭小毛驢塑像。據說此廟為清代道人劉景用毛驢馱水所建。這所廟群主體為道教諸神,但亦有少量佛教之神,可謂道、佛合一的大型廟群。
佛洞塔山麓,有個魚谷泉洞,長3000米,已開發1300米。洞內有千姿百態的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、石塔、石人、石獸、石花等。因泉洞中噴魚而列為世界奇觀,河北省“八大怪泉”之一。泉涌水量每秒0.24立方米,每至谷雨節前后,泉洞中不時噴出魚來,多時一季能達千余公斤,每尾重約六七兩,魚黑脊白肚,肉味鮮美,魚骨堅硬,學名“多鱗鏟頜魚”,當地俗稱“石口魚”。該山為“喀斯特”型構造,山體溶洞較多,有溶洞的山都有地下河,魚群產于山內河中,春水盎溢時,魚隨水溢出。魚谷泉洞北側約300米,有個進深約180米的魚谷洞,洞內有類似人、馬的鐘乳石和千奇百怪的幔石像,并有暗流流淌。由魚谷洞往北有白水窟(白龍出洞)、無底洞、水砂壕等溶洞,以及五烈士紀念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