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洛福(1882~1938)曾用名劉皂堂,藝名劉老樂,外號萬人樂。定縣(今定州)高就村人。從小愛唱,13歲開始學河北梆子,14歲初次登臺演出,即顯示出獨特的藝術才華,深受觀眾稱贊。他行當齊全,青衣、老生、胡生、老旦、彩旦樣樣在行,尤以老旦、彩旦見長。清光緒三十一年(1905),受家鄉(xiāng)秧歌劇種的影響,放棄梆子,在家辦起第一個秧歌戲班,教唱并導戲,指導練功,培養(yǎng)出一批秧歌演員。
他的演唱,嗓音洪亮寬厚,吐字清晰,剛柔兼?zhèn)?,能把圓滑的唱腔和嫻熟的表演技巧結合起來,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。他的秧歌戲班先后在定縣、望都、唐縣、完縣(今順平)、保定、北京等地演出。每當他演《老少換》、《借髢髢》、《借當》等戲時,不論扮演老旦還是彩旦,每一出場,觀眾無不喝彩,無人不樂,故人送外號“萬人樂”。
1931年春去北平(今北京)演出,國家制片社為他灌制了《借髢髢》、《借當》等幾出唱段的唱片。他的戲很多,人稱戲簍子、戲包袱。1933年,人民藝術家張寒暉與他一起探討秧歌劇本達半月之久。當時,定縣整理的秧歌劇本選,多出自他之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