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新民(1912~1992)祖籍安徽望江,生于清苑。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工系,獲理學學士學位。歷任唐山啟新洋灰公司、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,中央研究院昆明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。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學習,1945年獲冶金博士學位。1946年回國,任北洋大學冶金系教授、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。
新中國成立后,任中南礦冶學院籌備處主任、院長、教授、常務副院長、名譽校長。湖南省第五、第六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,湖南省政協副主席,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。并擔任民盟中央常委和民盟湖南省委主任委員。領導中南礦冶學院的籌建,是中國有色金屬冶金教育的開拓者。對火法冶金、濕法冶金、氯法冶金及溶體熱力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。特別是“金屬—氧系熱力學和動力學”、“高溫溶體物理化學性質”的研究成果,為中國有色金屬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。《氯化鎂水合物熱分解的綜合研究》、《金屬中氣體分析的熱力學基礎》獲冶金部和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。199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。中共湖南省委根據他生前要求,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。
撰有《氧化鈷氯化平衡的研究》、《電爐造煉熔煉爐渣—低冰鎳之間界面張力的研究》、《高溫冶金溶體X射線透視法實驗技術與裝置的研究》等論文。著有《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》、《冶金熱力學導論》、《物理化學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