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崇熙(1901~1952)字仲明。雄縣人。1919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學習,1922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化學,1926年獲博士學位,同年回國。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、系主任,兼北京大學教授,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教授等職。主要講授定量分析、稀有元素化學、無機制備、有機合成等課程。研究領域涉及無機合成和分析、無機制備、有機合成和分析、化工生產等諸方面,尤其以無機化學領域貢獻最為突出。
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對Se2CI2的研究,先后采用8種方法試驗,證明Se2CI2可在含70%水的體系中制備出來。他改進了硒酸和一些硒酸鹽的制備方法,研究可用兩種方法對硒和碲進行定量分離,并研究出甲基水楊醛肪可以作為銅的鑒定劑和醛類、酮類、胺類新型鑒定劑。
高崇熙兩度擔任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。為辦好清華化學系,邀請當時國內著名化學家張子高、薩本鐵、黃子卿到清華大學化學系任教,和后來應聘的李運華等人一起為清華大學化學系奠定了基礎,培育了眾多優秀化學工作者,其中不少人成為中國化學、化工界學術帶頭人。
高崇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,主張科研為生產服務。新中國成立后,國民經濟和科學教育事業迅速發展,迫切需要多品種、大批量化學試劑。他根據過去自己制備化學試劑的經驗,1950年在他主持下,北京新華試劑研究所成立,他任所長。短期內研制、生產了50余種高純化學試劑,并實現化學試劑生產工業化。1958年,該所改建為北京化工廠,成為中國最大的化學試劑工廠。他還成功研制過硼質玻璃,進而實現了硬質玻璃化學實驗儀器的國產化。先后發表論文30余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