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仿吾(1897~1984)原名成灝,曾用石厚生、澄實等筆名。湖南新化人。早年留學日本,1921年畢業,4月返國,與郭沫若、郁達夫等人開始了新文學活動,結成革命文學團體“創造社”。
1928年在法國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在巴黎期間,主編中共柏林、巴黎支部機關刊物《赤光》,第一次把德文《共產黨宣言》翻譯成中文。1934年10月參加長征。到達陜北后,擔任中央黨校教務主任、教師及紅軍大學(后改為抗日軍政大學)教師。
1937年7月底,黨中央決定成立陜北公學,成仿吾擔任校長。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和革命的需要,中共中央決定陜北公學、魯迅藝術學院、延安工人學校、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于1939年7月在延安聯合組成華北聯合大學,由成仿吾任校長兼黨團(黨組)書記。1939年7月12日,聯大全體師生從延安出發,9月底到達阜平縣城南莊,這里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和晉察冀軍區所在地。1939年10月中旬,成仿吾為聯大寫了校歌歌詞,音樂家呂驥譜了曲。
成仿吾在晉察冀邊區期間,于1939年10月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委員,并任同年12月成立的中共北方局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。1940年7月20日,在邊區文協成立會上,成仿吾作報告并當選為文協委員。1941年5月,華北聯大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,成仿吾被選為黨委書記。1942年12月底,成仿吾負責邊區參議會的籌備工作。1943年1月,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阜平溫塘召開,成仿吾為大會主席團成員,被選為邊區參議會議長。同年6月成立邊區文化界整風委員會,成仿吾任委員。
1945年4月至6月,在延安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。6月26日,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委會在延安召開,成仿吾等9人被選為出席籌委會的晉察冀代表。10月返回晉察冀邊區,仍擔任華北聯大校長。
華北聯大在成仿吾領導下,在晉察冀邊區辦學6年,先后畢業的學生共80余個隊(班),學生8000多人,連同經過聯大培訓一個時期即分配工作的干部,人數達1萬人以上。到文藝學院接受訓練學習的邊區各種劇社有17個,培養文藝工作干部1000多人,教育工作干部約2000人,政府行政工作干部3000多人,其他群眾工作、黨政工作、生產建設干部也有幾千人。聯大各院(部)的研究室培養出幾百名政治理論、文藝、教育、政法、財經等方面的骨干教師,為邊區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。
1948年8月,華北聯合大學與北方大學合組為華北大學,成仿吾任副校長(吳玉章為校長)。1949年12月,中國人民大學成立,成仿吾任副校長。1953年后,歷任東北師范大學校長、山東大學校長。
成仿吾是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,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,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。1978年春,受命主持恢復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,任黨委書記、校長,1982年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,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。主要著作有《成仿吾文集》、《長征回憶錄》、《戰火中的大學——從陜北公學到人民大學的回顧》和《成仿吾教育文選》等。